球墨鑄鐵管件首頁 >> 產品展示 >> 企業新聞
標題:現代球鐵在我國的研究和應用
我國球鐵的研究工作始于1950年,最先是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陶瓷所和清華大學王遵明教授分別在上海、撫順兩地進行。由于我國缺鎳,未采用INCO的鎳鎂球化劑,而是采用銅鎂合金沖入法研制成功球鐵。
1952年,更多的單位開始研究用純鎂代替銅鎂合金,采用鐘罩壓入法處理球鐵;1953年我國又掌握了補加鐵水的方法,以彌補鐘罩壓入法鐵水溫降大的缺點。大部分工廠采用鐘罩壓入法一直到1957年左右,這種方法耗鎂量高(一般占鐵水量的0.5%~1.0%),同時球化不夠穩定,勞動條件差。1957~1958年間,鑄鐵研究室(1957年由清華大學與一機部機械院等有關單位組成的合作研究機構)、大連造船廠、天津拖拉機廠、上海區球鐵曲軸研究小組等單位先后試驗成功壓力加鎂和滅容加鎂的方法,并在生產中正式采用。至此,鎂系球化劑及其處理工藝經過八年的不斷研究和應用,基本成熟和完善了。
球鐵生產初期,由于工藝尚不成熟,質量尚不穩定,因而球鐵多是來制作受力不大的小零件和機修配件。1956年9月和10月分別在北京和上海召開了球鐵曲軸研討會,并肯定了球鐵曲軸使用的可靠性。會后,無錫柴油機廠、南京汽車廠、天津動力機廠、天津拖拉機廠相繼開展了試驗研究工作,并陸續鑒定投產。一機部汽車局于1957年11月在天津動力機廠召開了鑄鐵曲軸經驗交流會議,制訂了球鐵曲軸的技術條件、檢驗方法,提出了曲軸用球鐵可采用50-1.5、60-2兩個牌號。球鐵曲軸的成功應用,標志著我國的球鐵作為一種工程材料登上了機械工業舞臺。后來用于生產的重要零件有:鞍鋼于1955年試制成功球鐵軋輥,鐵道科學研究院于1957年試制成功鐵路車輛球鐵軸瓦,本鋼于1957年試制成功鋼錠模,此外,還有凸輪軸、正時齒輪、閥門、減速器齒輪等零件。1958年11月召開第一次全國球鐵會議時,全國已有近四百個單位研究、生產球鐵,并試制了一些當時國外尚未報道的球鐵零件,如鐵軌、無縫管、熱軋齒輪、液體軋制薄板、汽輪機轉子和水輪機主軸等。
本時期的球鐵品種比較少,真正用于生產只有相當于現標準的QT60-2、QT42-10和QT50-5三種牌號,性能水平也不高,珠光體球鐵抗拉強度一般在70kgf/mm2以下,鐵素體球鐵的延伸率平均不超過15%。
1958年以來,各地大量生產土鐵,土鐵的特點是C、Si、Mn低,S、P高,因為高硫球鐵的性能不高且不穩定,還需要長時間退火,鎂系球化劑不適應我國當時的鑄造生產條件。1961年包鋼又成功地從爐渣中提取出廉價的稀土,為稀土球化劑提供了充足的原料。1964年,一機部機械院與南京汽車廠、無錫柴油機廠等單位,采用稀土合金和鎂作復合球化劑,研究成功具有我國資源特點的稀土鎂球鐵,解決了鎂球鐵生產中長期存在的夾渣、縮松、球化不良等缺陷,并分別于1964年底和1965年初在南京汽車廠、無錫柴油機廠正式投入生產。由于復合球化劑反應平穩,上海工藝研究所等單位于1965年又研究成功非常簡便的沖入法代替壓力加鎂法,簡化了球鐵的生產工藝。
進入80年代以來,我國球鐵產量逐年大幅度增長,生產廠遍及全國各省市區;研究成功等溫淬火球鐵及多種特種球鐵,球鐵牌號增至十多個品種,并相繼制訂了“稀土鎂球鐵金相”、“球墨鑄鐵件”、“球鐵用生鐵”、“稀土硅鐵鎂合金”等技術標準;研究開發了適應球鐵大量流水生產的先進工藝,如搖包、氣動脫硫;型內、型上球化;多種瞬時孕育;音頻、超聲、熱分析等多種球化率快速檢測方法等。以汽車零件為代表的大量流水生產逐步達到國際水平,離心鑄管產量也逐年增長,使我國逐步邁進球鐵生產大國的行列。
在球化理論方面,哈工大、中科院物理所、華中工學院、鎮江農機學院等單位分別采用液淬、熱分析、掃描電鏡觀察、電子探針等先進手段進行試驗,并系統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球狀石墨是從液相中直接析出長大的;在液態就可能發生石墨畸變;石墨生成的結構機理是以螺旋位錯方式長大;石墨畸變的原因是氧、硫等表面活性原子堵塞螺旋位錯臺階而阻礙了石墨的球狀生長;鎂、稀土等球化元素的作用在于其脫氧、脫硫的“清掃劑”作用等等。這些觀點豐富了原有的球化理論,并對原鐵水質量控制、合理選擇球化劑、加強孕育、防止球化不良和衰退產生等生產實際問題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石墨形貌方面,清華大學采用掃描電鏡等手段,用深腐蝕和熱腐蝕方法,研究了各種鑄鐵的石墨形貌和內部結構,建立了一套鑄鐵石墨形貌的掃描電鏡圖譜,并據此提出了“鑄鐵石墨分類、命名”的文件,深化了對鑄鐵石墨形貌的認識。
在球鐵基本性能方面,鄭州機械所、北京鋼鐵學院、北京市機電院等單位系統測定了各種不同基體、不同牌號稀土鎂球鐵的動靜態力學、使用、加工等性能,為合理選用球鐵材質制造服役條件惡劣零件提供了科學數據。
上一篇:防盜型球墨檢查井蓋的特點
下一篇:清洗球墨鑄鐵管的方法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