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廟位于山林掩映的東石鎮許西坑岱峰山麓,坐東向西,視野開闊。岱峰山海拔76.6米,因其山石青黛,初名“黛峰”;又以其山形如臥牛,又稱“青牛山”;后因宋代高僧守凈禪師就山崖鐫刻西方三圣,亦稱“石佛山”。據《閩書》《泉州府志》及寺中《重興南天禪寺碑記》所載:“相傳未巖時,石露夜光三道,宋嘉定丙子(1216年)僧守凈募鐫彌陀、觀音、勢至三尊。旁刻‘泉南佛國’四大字,乃宋王十朋所書,字高六尺許。”3尊石佛曰“西方三圣”,其左右尚有2尊護法神鐫刻未就,嗣后寺亦附茲崖壁而建。
3尊石佛按照山石的自然走勢雕刻在巨巖崖壁上,石佛均高6米、寬3米,結跏趺坐在2米高的蓮花座上。居中為阿彌陀佛像,頭挽螺髻,兩耳垂肩,雙手交疊端放腿上,莊嚴而安詳;東面為觀音菩薩像,頭戴花冠,右手前屈,掌持凈瓶,容貌溫和慈悲;西面大勢至像,頭戴出緣云片花冠,手執經卷,面容睿智雋永。佛像呈宋代繼承唐代石刻藝術風格,其規模之大、雕刻之精,形神兼備,在福建無出其右。因有寺廟遮護,雖經800余春秋,石像素潔如新,每使前來瞻仰的游人驚嘆。
(來源:晉江勝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